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医药卫生   13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杜仲叶所含4种主要成分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活性。方法 首先用UPLC-MS检测杜仲叶提取物中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含量;以HepG2细胞为载体,建立NAFLD细胞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绿原酸组、杜仲苷组、京尼平苷酸组、车叶草苷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微量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微量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结果 杜仲叶提取物主要含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和车叶草苷,其中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最高;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G、TC、LDL-C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为显著;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AST、ALT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好。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不同程度降低HepG2细胞内脂质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2μL,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经Reaxys数据库检索番荔枝属类化合物信息,通过质谱信息比对各化合物的m/z值、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碎片等,并结合文献数据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各化合物的特征裂解规律,从刺果番荔枝叶中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包括16个生物碱类,14个番荔枝内酯类,7个黄酮类和8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以番荔枝内酯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居多,与文献报道番荔枝内酯与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发挥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一致。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为刺果番荔枝叶的提取分离与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唐鹏  何兵  刘盼  田吉 《中成药》2020,(3):695-701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杜仲叶中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含有量。方法杜仲叶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以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为内标,计算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他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再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β-D-葡萄糖苷、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分别在5.37~161.00(r=0.999 9)、0.43~12.84(r=0.999 9)、1.58~47.33(r=0.999 8)、0.42~12.65(r=0.999 7)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96.10%、95.30%、96.72%,RSD分别为1.90%、1.12%、1.07%、1.37%。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于外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杜仲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常用中药紫苏叶和紫苏叶油的基原植物应为PA型紫苏。课题组对全国紫苏资源全面调查后发现,PA型紫苏资源十分紧缺。而PA型栽培紫苏都属株型矮小、叶片轻薄的回回苏变种,单株叶片产量较低。该研究以2份药用PA型紫苏为材料,在5个种植密度(D1,2 500株/亩;D2,5 500株/亩;D3,8 500株/亩;D4,11 500株/亩;D5,14 500株/亩,1亩≈667 m^2)下种植。选取叶型、株型、产量、挥发油含量和挥发油成分构成等17个性状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叶型、株型变窄、变小,落叶增加,单株叶产量降低,而叶亩产量增加,且达到D4后基本稳定。叶挥发油提取率在种植密度D2~D5较D1高约0.1%,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各个密度下紫苏醛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2份PA种质的耐密植特性有较大差异,与其株型的特征有关,尤其收敛型株型更能适应密植环境。为达到高叶亩产量,推荐以D4(株行距15 cm×40 cm)密度下种植;而综合叶产量、叶型、株型,推荐以D2(株行距30 cm×40 cm)密度下种植。落叶节数、二级分枝数,株型可作为PA型紫苏种质耐密性评价的特征,收敛株型可作为紫苏种质高产育种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为PA型紫苏适宜种植的密度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紫苏的耐密植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Beetroot is an herb used worldwide as a food product, raw material for food industry, ethanol production and source of food coloring. Beet leaves are an unconventional food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ies, which might neutraliz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duced by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present in dyslipidemias.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beet leaves on the suppression of LDL oxidative processes. Beet leaves extract was produced, characterized, and tested for its antioxidant capacity using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A model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was used in various tests, including viability assay, molecular analysis of antioxidant genes, ROS labeling, and macrophage adhesion assay. The extract improved the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different agents including oxidized LDL‐cholesterol and H2O2. It acted on ROS directly due to its high content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but also due to the acti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ellular defenses such as Superoxide dismutase 1, Superoxide dismutase 2, and catalase. The inhibition of LDL‐mediated oxidative effects on endothelial cells may turn this unconventional food a functional food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hytotherapy of atherosclerosis as an adjuvant for medicinal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该药材的初加工和扩大石斛药材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钗石斛叶为原材料,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进行干燥,探讨4种方式对金钗石斛叶色泽、微观结构、总多糖和石斛碱含量的影响。结果:真空冷冻干燥产品色泽保持最好,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不同干燥方法对样品所呈现的微观结构有所区别。金钗石斛叶经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及微波干燥后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3.11%,3.02%,2.81%和2.74%。不同干燥工艺对金钗石斛叶总多糖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石斛碱含量则影响很小。结论:从成本方面考虑,热风干燥方式下的金钗石斛叶色泽较好,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且所需设备简单、节能、处理量大,在企业加工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阿拉尔骏枣叶、灰枣叶、酸枣叶中芦丁、柚皮苷、野黄芩苷、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在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确定适宜的采摘时期,为综合开发利用枣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枣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动态变化,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2%甲酸水(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结果:6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得到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所检测的6个黄酮苷类成分中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芦丁1.33~11.59 mg·g~(-1),柚皮苷0.35~3.51 mg·g~(-1),野黄芩苷0.61~1.74 mg·g~(-1),橙皮苷0.11~2.81 mg·g~(-1),槲皮素0.008~0.37 mg·g~(-1),山柰酚0.01~0.03 mg·g~(-1);不同品种枣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不一样,发育阶段显著影响着枣叶片的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在发芽期和花期比较高,果实成熟期降到最低。结论: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如果以利用枣叶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可以在4月初采集枣叶芽,有望获得较高的得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白背叶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白背叶药材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2个不同产地白背叶的指纹图谱,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冰乙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36 nm。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用SPSS 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白背叶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对不同产地白背叶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并进行了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标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经相似度计算,整体相似度为0.554~0.981。聚类分析在距离标尺为2时将样品2,3,4,5,6,8,9,10,12分为一大类;综合主成分得分(F值)从高到低依次为11,7,1,9,12,6,5,10,4,3,2,8号样品,F在0.0~-1.7共2种方法的分类结果一致,可以相互验证。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白背叶药材的研究以及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白麻Apocynum pictum叶和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叶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差异。方法 取白麻叶和罗布麻叶,2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1.5 h ,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白麻叶提取物(APLE)、罗布麻叶提取物(AVLE);以每毫升药液0.03 g药材的浓度过HPD300大孔树脂柱,水洗除杂后以6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白麻叶精制物(APLP)、罗布麻叶精制物(AVLP)。利用UPLC/Q-TOF/MS鉴定白麻叶和罗布麻叶提取物及精制物的化学成分,进而以HPLC检测白麻苷、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和紫云英苷的含量。在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确定最大耐受剂量的基础上,采用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考察4种样品对小鼠肉芽肿指数、抑制率和肾上腺指数的影响,并检测血清组胺、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 以UPLC/Q-TOF/MS从4种样品中鉴定出化学成分97个,其中白麻叶和罗布麻叶的共有化学成分82个,主要是黄酮、黄酮糖苷和黄烷酮。HPLC检测结果显示,APLE、APLP中的白麻苷质量分数分别为 2.43%和 11.98%,罗布麻样品中未检出白麻苷,但 AVLP中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和紫云英苷的质量分数分别是APLP的30.37、1.75、8.64、1.58倍。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1.50、0.75 g·kg-1的APLP可显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肿指数(P<0.05),抑制率分别为 25.79%、21.75%;1.50 g·kg-1剂量可显著降低血清组胺和 5-羟色胺水平(P<0.05),0.75 g·kg-1剂量可显著降低 5-羟色胺水平(P<0.01);APLE、APLP 下调 PGE2水平,差异不显著;AVLE、AVLP 显著升高PGE2水平(P<0.05)。结论 白麻叶和罗布麻叶的化学成分同中有异,相同方法制备的样品在抗炎活性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其中APLP的抗炎活性最强,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胺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